-
- 靳立春副主任医师
-
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科室:
神经内科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临床症状
- 儿童睡眠中发生夜惊症
- 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 抑郁症反复发作应该如何预防
- 失眠的五个主要原因
- 神经衰弱患者的食疗法
- 心脏神经官能症该怎么办
- 神经官能症的特征和类型
- 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强迫症的鉴别诊断
-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几种临床类型
- 精神分裂症日常注意事项
-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
- 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有哪...
- 小儿癫痫的特殊案例
- 日常癫痫的护理大全
- 运动如何改善忧郁症
- 调理抑郁症的食物
- 容易被误诊的非典型癫痫症状
- 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有哪...
- 癫痫为什么易复发原因
- 大学生抑郁的原因
- 睡眠与头痛的关系
- 强迫症自我治疗四步法
- 中学生神经衰弱症咋办
- 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
-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癫痫病的康复保健
- 癫痫患者的饮食护理
- 如何治疗男性更年期的失眠?
- 抑郁症的自我疗法?
- 小儿癫痫的家庭护理?
- 什么叫原发性失眠症?
- 抑郁症为何总是复发?
- “偷菜”能偷出神经衰落?
- 精神分裂症不愿就医怎么办?
- 教你如何更早的发现精神分裂症?
- 严重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 儿童癫痫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 全面认识失眠症的危害
- 全面认识小儿癫痫的病因
- 忧郁女性需警惕抑郁症
- 宅男宅女当心“宅”出精神疾病
- 癫痫病人能吃什么, 不能吃什么
- 癫痫的护理和一般治疗
- 如何断根治疗精神分裂症
- 女性产后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 吃安眠药能够治愈失眠吗
- 经常失眠的人如何保健
- 女人如何有效防治失眠
- 抗抑郁症的九种食物
-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治疗及复发
- 婴儿良性癫痫需要治疗么
- 作者:靳立春|发布时间:2010-08-23|浏览量:384次
一、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靳立春
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由Fukuyama于1963年首先报道。其后很多作者对类似病例的发作症状学及EEG特点进行了描述,多数病例来自亚洲国家的报道。
【病因学】本病为婴儿期特发性癫痫,可能和遗传性惊厥易感有关。患儿常有良性惊厥家族史,如热性惊厥或良性婴儿惊厥。无其他病因可寻。
【临床和EEG表现】发病年龄在3-20个月,多数患儿在1岁内起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患儿发病前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器质性病变及神经系统异常。神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正常。根据发作特点及遗传学特征又分为两种类型:
1.良性婴儿惊厥其主要特征基于Watanabe等对一组12例患儿的Video-EEG监测及随访结果的报告。发作可出现在清醒或睡眠时。清醒时的发作表现为运动突然减少或停滞,反应减低或凝视无动,惊厥性症状包括双眼同向性偏视,头或躯体转向一侧,轻微的阵挛性运动可累及眼肌、面部及肢体。肌张力可有轻度增高。睡眠中发作时哭闹常为最初的表现,继以轻微的惊厥症状。半数病人发作后期有简单的自动症表现,如咂嘴、咀嚼、流涎、吞咽等口部进食性自动症,或肢体的无目的运动(躯体自动症),但缺乏复杂精细或半目的性的自动症。发作持续时间在30~200秒,常连续成串出现,可继发全身性发作。一日内发作1~10次,连续发作1~3天,并可在数周内复发。未见癫痫持续状态的报道。
发作间期EEG均正常。发作期EEG可见限局性的低电压快波或重复性0节律发放,波幅渐增而频率渐减,继以θ波或δ波发放,夹杂有棘波或尖波。发作期阵发性放电的最初部位多数在颞区,少数可见于额、顶或枕区,可逐渐或快速扩散到其他区域。
2.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Vigevane等先后共报道17个家族。患儿中女性更多见,男女比例为1:2。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良性婴儿惊厥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发现本症部分家族与19q12-q13.1(Gennaro,1999)和16p12-q12(Lee,1998)两个基因位点连锁,后者有些伴有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但本症可能还与其他基因缺陷有关,表明具有遗传异质性。发作时表现为运动停止,呆滞,头和眼向一侧偏转,全身肌张力增高或伴有紫绀,继而一侧肢体阵挛性抽动,可扩散为双侧同步或不同步的阵挛运动。发作间期EEG正常。在连续成串的发作之间,顶枕区可记录到一侧性的慢波和棘慢波。发作期EEG的募集性节律始于一侧的中央一枕区,并相继扩散到一侧半球及全脑。
【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儿期癫痫发作时意识状态的判断比较困难,使临床不易确定全身或部分性发作,简单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多数病例是根据发作期的EEG记录或录像EEG监测确定发作类型的。诊断的主要依据为短期内反复出现的部分性发作,无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病因,发作间期EEG正常,发作期为局部起源的放电,发病前 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发作容易控制,长期预后良好。
本病应与低钙血症、低血糖等婴儿期一过性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发作鉴别,需排除有关情况。还应与各种婴儿非癫痫性事件鉴别。
【治疗和预后】 由于多数患儿起病时有连续反复的发作,且早期难以确定其长期的良性预后,因而一般均主张尽早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可选用丙戊酸、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口服。多数给药后不再复发,少数患儿在数月内仍有复发,适当增加药量后均能控制。未见有抗药病例的报道。服药一年半至两年半后减量并停用,停药后不再复发。长期随访发育正常。 二、婴儿良性肌阵挛性癫痫
婴儿良性肌阵挛性癫痫(BMEI)由Dravet等于1981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又报道了另外一种婴儿期起病的良性肌阵挛性癫痫,发作由声音或触觉刺激诱发,称为婴儿反射性肌阵挛性癫痫。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