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异物长期误诊1例
- 作者:陈素丽|发布时间:2011-03-01|浏览量:988次
支气管异物长期误诊一例
某男,48岁。 主因咳嗽、气短20余天入院。 患者2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痰,无痰血。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应用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于我院行胸部CT发现左肺病变,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陈素丽
患者30年前曾诊为“左肺结核”,于当地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
入院查体: T36.5 ℃ P70 次/分 R 20 次/分 BP120 /70mmHg唇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肺下呼吸音略低,余肺野呼吸音清。心腹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下段管腔狭窄闭塞,左肺上中下散在斑片、结节影,左肺下叶可见局限性不张实变影,伴点状钙化影。
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39×109?L红细胞4.43×1012?I,血红蛋白127g?L,血小板428×109?L。血沉59mm?h。痰浓缩集菌抗酸染色三次均未发现抗酸杆菌。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冷凝集试验1:8,结明三项阴性。
支气管镜检查:左主支气管下段局部粘膜疤痕形成,管腔呈环形狭窄,其下见灰褐色物体阻塞管腔,随呼吸活动。用异物钳取出一约15×7mm异物后,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清理分泌物后见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各段支气管管腔狭窄,部分扭曲变形。
气管镜刷片抗酸染色未发现抗酸杆菌,革兰氏染色未见细菌,肺泡灌洗液浓缩集菌抗酸染色未发现抗酸杆菌。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DNA测定阴性。气管镜咬检组织病理回报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部分上皮鳞状化生。以上化验检查可除外肺结核、肿瘤的可能,追问患者病史,患者于30年前嬉闹时误吸一眼药水瓶盖,当时咳嗽较剧,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间断有咳嗽、咳痰,症状轻微。此患者支气管异物30年才得以明确诊断,较为罕见。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危险性很大,自己咳出的机会很少,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内镜取出。
我院支气管镜室设备齐全,配备有奥林巴斯260型电子支气管镜、异物钳、高频电治疗仪、氩气等离子体治疗机、冷冻治疗机、硬质支气管镜等医疗设备器械。医护人员技术熟练,可开展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各气道内病变的治疗、支架置入术等高难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