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作者:刘骋|发布时间:2011-09-06|浏览量:628次
刘骋 梁朝朝
目的: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按摩后尿中细菌种类及耐药状况;对照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健康人前列腺液/按摩后尿中病原体分布特点,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对门诊27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液/按摩后尿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测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Com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NCCLS)规定进行判断。 2.对10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68例健康对照的中段尿、前列腺液/按摩后尿进行细菌培养和STD检测,对照分析两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结果:1.274份前列腺液/按摩后尿标本,107例(39.1%)细菌培养呈阳性,G+菌占92.5%(99/107),G一菌占7.5%(8/10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8株,占82.2%(88/107),远远高于其它菌种,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30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4.1%(30/88),所有MRSA株均产β-内酰胺酶;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nIinsortsniveStaphylococcusaureus,MSSA),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 2.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前列腺液/按摩后尿细菌阳性率分别为39.6%、39.7%,前列腺液/按摩后尿衣原体、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7%、35.3%,2组中段尿、前列腺液/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前列腺炎组中前列腺液/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不随EPS中WBC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对照组无这一现象。 结论:1.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出的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RSA占相当高比例,呈多重耐药;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2.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前列腺液/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衣原体、支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刘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