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巨大错构瘤
- 作者:窦学军|发布时间:2012-06-09|浏览量:1076次
肺巨大错构瘤两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胸外科(101149)
窦学军 白连启 龚昌帆
支气管肺部良性肿瘤中,错构瘤多见,约占四分之三左右。肺错构瘤常为直径1?3厘米的无包膜的小结节或肿块,但直径大于6cm的错构瘤临床上罕见,现将我院两例6厘米以上的错构瘤报告如下。航天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窦学军
病例资料
病例一:病历号62672,女性,23岁,农民。患者因发现左肺肿物4年无临床症状,于2000年3月9日住院治疗。患者1996年6月CT示左肺下叶一球形影,约4.5*5.5cm,密度不均匀,边缘较光滑,部分有毛刺。未予治疗。2000年3月X-线片(图1.2.3)示: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一圆形肿物影,约6*6*7cm,边缘光滑整齐,密度较均匀。CT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明显增强,内部增强不明显。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各支气管术未见异常。
2000年3月22日在全麻下左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约6.5*6.5*7.5cm大小,质韧,未见胸膜皱缩,肿物表面充血明显,较光滑。因肿物巨大且位于肺组织深面,粘连紧密不易剥离,故手术行左肺下叶切除。左下叶支气管开口旁有一约2*2*2.5cm肿大淋巴结,一并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肉眼: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近肺门部约6*6.5*7cm肿物,包膜完整。镜下诊断为错构瘤,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可见软骨组织。淋巴结为慢性炎性变。
病例二:病历号67731,女,50岁,农民。患者因发现左肺肿物一周无临床症状,于2001年12月20日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后X-线片(图4.5.6)示:左肺上叶尖后段一不规则肿物影,约6*6.6*6cm大小,边缘凹凸不平有分叶,密度不均。CT示病灶内有明显钙化,呈典型“爆米花”状,病灶边缘有小切迹,可见脂肪密度区。纤支镜示左肺上叶尖后支开口可见管壁内凸,表面光滑。
患者于2001年12月29日在全麻下行左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下叶尖后段,约6*6.5*7cm大小,质地坚硬,无胸膜皱缩,形状不规则与周围肺组织结合松散,易于剥离,给于完整摘除。术后病理报告:错构瘤,软骨瘤型。
两例病人分别于术后两周内出院,门诊随访一年,拍胸片未见复发,从事正常工作。
讨论及文献复习
错构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是由所在脏器结构的正常组织在数量和排列等方面发育异常,经过不正常混合而构成。肺错构瘤的病因有四种观点[1]:(1)先天性畸形;(2)真性肿瘤;(3)正常组织增生;(4)炎性病变。多数学者倾向于第一种观点,认为各种损伤因素作用于胚胎时期气管和肺的始基定向发育阶段,导致部分始基细胞脱离了正常发育过程,脱落、倒转、生长错乱进而被正常组织包绕形成肿瘤样畸形。也有人认为是后天性的,因为该病常见于50岁以上,发病前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
肺错构瘤增长缓慢,病例1 四年内增长约1.5cm,平均每年增长约0.4cm。国内有人报道其增长速度平均每年0.5-1.5cm[2]。 肺错构瘤的发生率约0.25%,男女之比约为2.5:1,发病年龄50?60岁为高峰,30岁以下占6%,20岁以下极少见[3]。例一19岁发现病变已4.5*5.5cm大小,证明实际发病年龄远小于19岁。肺错构瘤常为直径1-3cm,本组均大于6cm。
病例二初诊病变已大于6cm,因此其实际发病年龄远小于50岁。
肺错构瘤x-线表现:多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阴影,单发,但有报道双肺多发少见错构瘤[4];病变常位于胸膜下,边缘光滑锐利,但部分病灶有分叶或切迹,边缘凹凸不平或突出的小结节征像;密度不均,有些含钙质沉着,似爆米花样,据报道钙化占23.6%[5],胸CT发现肺病灶内钙化或(和)脂肪密度区诊断错构瘤,经证实其准确率为63.9%[6]。病例2较典型,胸CT示病灶内明显钙化灶。病例1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未见钙化,密度较均匀,x-线不典型,极易误诊。
肺错构瘤根据主要构成组织分为:软骨瘤型、结缔组织型、平滑肌型等类型,软骨瘤型常见。显微镜下见肺错构瘤病灶内常有软骨,但与支气管正常软骨无关,可见钙化区,其他成分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腺样立方上皮等。肉眼切面成典型软骨状,有钙化和骨化灶。肿瘤与周围肺组织联系松散。病历2为以上典型表现,参见图(7.8)。病例1病灶内主要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但也见少许软骨组织。国外有人报道一例少见错构瘤以血管成分为主[7]。
肺错构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咳嗽、胸痛,管内型可有咳血、气短、发热等症,X-线为主要诊断手段,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管内型可行气管镜下活检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根据术中实际情况选择,病灶位于肺表面且易于剥离可行摘除术(如病例2),不易剥离可行楔形切除术。病灶位于肺组织深部,较大不易剥离,可行肺叶切除术。腔内型错构瘤可切开气管、支气管摘除肿瘤或行支气管袖式切除,也可考虑经硬质气管镜摘除。有报道错构瘤患者肺癌的危险性增高,并有恶变的可能[8],临床首选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Koutras P,et al.Hamartoma of the lung.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71;61:768.
[2]张立凡,倪国兴.肺错构瘤的外科治疗分析。肿瘤。2000,20(5)。360-361
[3]孙既昆,赵崇伟,翁品光.主编.肺外科学。北京:卫生出版社,1987,404
[4]Kato N,Endo Y,Tamura G,Motoyama T..Multiple pulmonary leiomyomatous hamartoma with secondary ossification.Pathology International 1999:49:222-225.
[5]王树成,袁而恩,等。肺错构瘤30例报告及国内477例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2,30(9)。-540-542
[6]Siegelman SS,Khouni NF,Scott WW Jr.Pulmonary hamartoma:CT findings.Radiology,1986,160:13
[7]L.Panzini,S.Potalivo,G.Saed,M.Rapisarda,A.Bisetti.Pulmonary hamartoma :a rare case report. PANMINERVA MED 1999;41:359-62
[8]Koutras P,Urschel HC Jr,Paulson DL.Hamartoma of lung [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71,6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