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屈建强主任医师
-
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
神经外科
- 记一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手术切除过程
- 作者:屈建强|发布时间:2009-10-29|浏览量:1793次
美好的一天总是从清晨开始,今天是10.20日,在参加完我们神经外科保持了近十五年的中英文双语交班后,一组神经外科医师便早早的来到了手术第16室。
今天的手术是一例巨大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患者以头痛3年,左侧面瘫半年,左眼睑闭合不全,饮水呛咳,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屈建强
在术前的多次讨论中,各组的教授均认为,此手术风险极大,因瘤子的位置深,已有后组颅神经损害的并发症,任何手术入路都有不能完全的切除肿瘤的可能;加之,瘤子紧邻脑干有导致呼吸循环紊乱的可能。多数教授认为:如果选择手术,宜以乙状窦前入路的方式开颅,最大的好处是利于瘤子的最大暴露。
屈建强主任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并了解到患者术前,身心已极度的痛苦,如果继续拖延,脑干受压随时会出现脑疝的危及生命,最后经过慎重的考虑,准备采取后乙状窦入路方式对此病人实施手术。并指示术前除了常规的各项手术检查之外,还做了脑血管造影术了解瘤子的供血情况。
术前心理分析:
患者方面:心理和身体上双重痛苦迫使患者急切地寻求尽快的手术治疗。
屈建强主任:这例患者对他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瘤子靠近脑干,而且,此种手术非常费时费力,但这些都不足于让他放弃对这位病人的救治。他在术前一周就做了身心方面积极的准备。
科室向院医疗科呈递了重大手术申请报告,经院方同意实施。
麻醉师宋正川为患者顺利的实施了麻醉后手术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开骨窗。周乐和权俊杰医师提前就做了精准划线,在开颅过程中在主任的指导下,用磨钻和咬骨钳,铣刀等器械,避开乙状窦,成功的打开了骨板。
第二阶段:瘤子的暴露。在显微镜下屈主任开始了谨慎细致的分离,并严密的止血,以了解瘤子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经过艰苦的3个小时,瘤子终于显露出了它的冰山一角。
第三步:切除瘤子。由于瘤子与脑干紧密粘连,且质地非常坚韧,血供极为丰富,所以这一阶段成为手术最艰苦也是危险的阶段。屈主任选用超声刀一点点地打磨,分块切除瘤子一边仔细的严密止血。直至下午的5点钟,瘤子还切除不到一半,好像瘤子在考验我们所有人的耐心,台上台下的人都没有表现出急躁和懈怠的情绪。
经过10小时的奋战,最终,瘤子在有惊无险中做到大部切除,这时,台上台下配合的每个人都从紧张中松了口气。屈教授走下台仰伸着僵硬的颈项只说了一句:“嗨,理疗了三天脖子又报费了”。透过他愉悦表情,我们感受到它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手术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手术过程虽然漫长,出血仅为200毫升左右,生命体征平稳。关颅时他仍然不肯离去与周乐和权医师交流手术过程的体悟,并亲眼看到硬膜缝好,引流管放置好后才离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为手术配合中的一员我不由得感慨,我们的团队是一流的,因为我们所有人的心愿是一致的,尽管我们大家每个人的身体很疲惫,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由衷有一种幸福感在荡漾。抬头仰望夜空,真得很美!为此,我相信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真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位年仅34岁,最小的孩子仅有3个月大小的母亲早日恢复健康!这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