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提问时间:2009-08-11 13:33:49|
6人回答
- 基本信息:
- 女 5个月
- 病情描述:
- 主要症状:全身红疹,高烧 发病时间:两天前 化验检查结果:

-
王飞
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119 个礼物
-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一,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保持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2.对症治疗 前驱期,出疹期体温不超过40C者一般不退热.若体温>40C伴有惊厥或过去有热惊史者可适当降温,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频繁剧咳可用非麻醉镇咳剂或超声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治疗小儿麻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可加用中药治疗. 3.并发症的治疗 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二,预防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曾住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个月,7岁时复种一次.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9日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开展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 20世纪80年代后分离到的病毒在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上已出现变异,应密切监测麻疹病毒野生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性改变,从分子病毒学上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为最终消灭麻疹做出努力.
- 2009-08-11 13:37:46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138 个礼物
- 麻疹的预防:1.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3.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串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 2009-08-11 13:38:05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119 个礼物
- 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 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数是某些物质引起的过 敏反应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常见的有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 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尘土,烟雾等. 3.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种感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5.内分泌障碍,月经不调,妊娠,更年期等. 6.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风,光及某些化妆品刺激. 7.动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虫,螨及荨麻,野葛等. 8.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及免疫功能障碍. 诊断: 多突然发病,先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发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肤色或苍白色风团,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可 于一天内反复多次出疹.皮疹可泛发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 难,胸闷.少数病人伴有发烧.短期发作即消失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 治疗: 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情志,饮食,针灸等疗法.病情严重者,尤其是有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必须立即送医院 救治. 护理: 1 .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2 .不要用手去抓痒,病儿的指甲要剪短. 3 .皮肤痒时可以涂一些止痒药物,例如白色洗剂或炉吠洗剂等. 4 .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青莱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避免吃鱼肝油,虾,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俗称“发物”). 5 .如有明显的诱因应作去因疗法,如积极治疗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但用药要慎重,不少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也是过敏原,所 以最好用中草药. 6 .在涂止痒药之前,要把药液摇匀再涂患处. 预防: 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可能 会导致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积极 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平时保持精神欢乐,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注 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 2009-08-11 13:45:18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
167 个礼物
- 你好,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医院确诊为麻疹了?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发热4 日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在2 周前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 ①在口腔粘膜处见到柯氏斑. ②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①项.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二)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l岁者每日给 10万单位,年长儿20万单位,共两日,有维生素A缺乏眼症状者 I~4周后应重复. 祝孩子健康!
- 2009-08-11 13:45:24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55 个礼物
- 治疗:(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二)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l岁者每日给 10万单位,年长儿20万单位,共两日,有维生素A缺乏眼症状者 I~4周后应重复. (三)中药方剂:凉血饮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生地,川连,力子,玄参,赤芍,红花,丹皮,黄芩,连翘,荆芥,木通. 【主治】麻疹.火毒炽盛血热,紫赤而黯. 【用法】水煎,温服.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 2009-08-11 13:54:24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
张笑
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162 个礼物
- 你好,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的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烧剂,烦躁时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药,剧烈咳嗽时用镇咳药,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痛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房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在就是打疫苗预防.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
- 2009-08-11 14:10:00
-
投诉|
向TA提问
继续追问|
采纳回答
投诉
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
- 投诉类型:
-
- 投诉说明:
回答提交成功!
-
提交成功!审核通过后才会在页面显示!
-
系统为您自动生成了:
用户名:
密码:
去修改 >>
相关咨询
一级科室:
男科
妇产科
内科
外科
皮肤性病科
骨科
肝病科
五官科
儿科
整形美容
肿瘤科
保健
中医科
体检
减肥
两性
心理
育儿
不孕不育
药剂科
全科
二级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