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复查、性伴侣同步筛查、避免高危性行为等方式干预。梅毒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分为一期硬下疳、二期皮疹、三期内脏损害等阶段。
1、青霉素治疗青霉素是梅毒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G可有效杀灭螺旋体。早期梅毒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替代,晚期梅毒需延长疗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
2、血清学复查治疗后需定期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滴度,每3-6个月复查RPR或TRUST试验。抗体滴度下降4倍以上提示治疗有效,持续高滴度需评估治疗失败或再感染。
3、伴侣筛查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梅毒检测,90天内接触者无论检测结果均应预防性治疗。伴侣未治愈前禁止性接触,使用避孕套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4、高危行为规避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及商业性行为。神经梅毒患者需禁酒,心血管梅毒须控制血压。妊娠梅毒可能引发死胎或先天梅毒。
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治疗并完成全程用药,治疗期间避免献血或器官捐献。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合并HIV感染需加强免疫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