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属于中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栀子(Gardeniae Fructus),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等功效。
1、药用部位栀子花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成熟果实,干燥后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果实含栀子苷、京尼平苷等活性成分,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等症。临床常用饮片形式包括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等炮制品。
2、传统功效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传统医学认为其能清热利尿,适用于湿热黄疸;凉血解毒,可用于血热吐衄;外用可消肿止痛,治疗扭挫伤痛。现代研究显示其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3、临床应用栀子常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如茵陈蒿汤治疗肝胆湿热,栀子豉汤改善心烦失眠。中成药制剂包括栀子金花丸、茵栀黄口服液等,用于肝胆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使用需遵医嘱,脾胃虚寒者慎用。
4、花部利用栀子花本身虽非法定药材,但民间常将其晒干代茶饮,有清肺止咳之效。鲜花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香料工业,或作为食品着色剂。需注意未经炮制的鲜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不建议自行药用。
5、栽培采收药用栀子主产于长江以南地区,9-11月采收成熟果实。优质栀子果实饱满、色红黄、皮薄。栽培时需选择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花期注意防治红蜘蛛等病虫害,保证药材质量。
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资源,日常使用需区分药用与食用标准。药用栀子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炮制品,避免采摘野生品种误用。栀子性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腹泻,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服用中成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