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为适应长期力学负荷产生的代偿性改变,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保护机制,仅在压迫神经或引发炎症时需医疗干预。
1、生理性适应:长期关节负荷过重或姿势不良时,骨骼通过边缘骨质增生扩大接触面以分散压力,常见于中老年腰椎及膝关节,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2、稳定性增强:骨折愈合或韧带松弛后出现的骨质增生可提高关节稳定性,如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建议通过低强度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3、病理性压迫:椎管内骨赘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与椎间盘退变、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或行走困难,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乙哌立松或甲钴胺。
4、继发性损害:严重骨赘可能刺激周围滑膜导致骨关节炎,常见于髋关节边缘骨刺形成,需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进行关节镜清理术。
日常建议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适度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