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可能存在的危害主要包括继发感染、牙齿折裂、填充物脱落、邻牙损伤以及治疗失败等。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清除感染物质并严密填充根管以达到保留患牙的目的。
1、继发感染根管系统结构复杂,若清创不彻底或填充不严密,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引发再感染。表现为患牙区持续疼痛、牙龈肿胀,严重时可发展为根尖囊肿。需通过CBCT检查确认感染范围,必要时行根管再治疗或根尖手术。临床常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控制感染。
2、牙齿折裂去髓后的牙齿失去营养供应会逐渐脆化,尤其是后牙承受较大咬合力时易发生冠折或根折。建议治疗后及时进行全冠修复,避免用患牙啃咬硬物。对于已有隐裂的牙齿,可采用纤维桩加固预防折裂。
3、填充物脱落根管填充材料与牙体组织结合不紧密时可能出现微渗漏,导致牙胶尖或糊剂部分脱落。这种情况可能引发根尖区炎症复发,需重新清理根管并更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氢氧化钙类填充剂。
4、邻牙损伤治疗过程中器械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邻牙牙釉质,特别是使用机用扩锉针时易发生侧穿。规范操作需配合橡皮障隔离,术前通过数字化导板定位根管走向。出现邻牙敏感时可使用氟化钠护齿剂保护牙本质。
5、治疗失败钙化根管、器械分离等复杂情况可能导致治疗不彻底,约5-10%病例需要二次治疗。对于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可尝试牙髓血运重建术促进根尖发育。顽固性根尖病变可考虑意向性再植术。
根管治疗后应避免患牙过早受力,2周内禁食过硬过黏食物。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清洁,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评估牙周状况。出现咬合痛、牙龈瘘管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必要时拍摄X线片排查潜在问题。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有效延长治疗牙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