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秋冬季节高发,患儿易出现蛋花汤样水便和电解质紊乱。家长需监测尿量,医生可能推荐口服补液盐或蒙脱石散等药物。
2、大肠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可导致血便和持续发热。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临床常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3、沙门氏菌感染接触禽类或未熟食物易感染,伴随高热和黏液脓血便。家长需严格消毒奶具,医生可能使用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4、腺病毒感染呼吸道和肠道腺病毒可引发迁延性腹泻,常合并结膜炎。建议家长加强手卫生,重症需静脉补液并使用干扰素雾化治疗。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忌口生冷食物,每次便后需清洁臀部并涂抹护臀霜,出现嗜睡或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须立即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