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改善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恢复程度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
1、药物干预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需配合钙剂与维生素D3使用。
2、营养强化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优先选择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同时保证维生素D通过日晒或补充剂达到血清25(OH)D>30ng/ml水平。
3、力学刺激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促进骨重建,抗阻训练每周3次能增强肌肉对骨骼的机械负荷,避免游泳等非负重运动。
4、风险防控消除跌倒隐患包括改善居家照明、使用防滑垫,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建议每半年复查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应建立终身管理意识,治疗期间避免剧烈扭转动作防止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