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小便时尿道痛可能是尿道感染、结石或其他泌尿系统问题引起,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尿道感染可服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结石可通过多喝水、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避免辛辣食物,多饮水有助于缓解症状。
1、尿道感染是尿道痛的常见原因,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治疗上,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疗程通常为7-10天。同时,多喝水有助于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
2、尿道结石也可能导致小便时疼痛,结石在尿道内移动时会刺激尿道黏膜。治疗上,小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服用排石药物如坦索罗辛、多沙唑嗪促进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出。日常生活中,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结石复发。
3、尿道炎或前列腺炎等炎症性疾病也会引起尿道痛,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尿道炎可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前列腺炎则需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同时,避免久坐、规律排尿,有助于缓解症状。
4、性生活不洁或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引发疼痛。治疗上,需停止使用刺激性产品,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使用温和的抗菌洗液。预防上,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前后清洁,避免使用劣质润滑剂或避孕套。
5、尿道狭窄或肿瘤等结构性病变也可能引起小便时疼痛,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尿道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或尿道成形术治疗;肿瘤则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小便时尿道痛需根据具体病因对症治疗,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多喝水、避免辛辣食物有助于预防尿道问题。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