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结核感染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溃烂、流脓,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伤口结核感染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群。
1、局部红肿伤口结核感染的早期症状多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温热感。红肿范围可能逐渐扩大,与普通伤口感染不同,结核性红肿进展较缓慢,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患者可能误以为是普通炎症而延误就医。
2、溃烂流脓随着病情发展,伤口中心会出现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溃疡。溃疡底部可见灰白色肉芽组织,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可能含有干酪样坏死物质。这种溃烂往往经久不愈,常规换药效果有限。
3、窦道形成慢性伤口结核可能形成通向深部组织的窦道,表现为皮肤表面多个开口,不断排出脓性分泌物。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触诊可及条索状硬结。这种情况提示感染已向深层扩散,需要系统抗结核治疗。
4、低热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体温多在37.5-38℃之间波动,伴有明显疲乏感。这些全身症状与结核菌释放的毒素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是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5、淋巴结肿大伤口邻近区域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变硬,初期可活动,后期可能粘连固定。淋巴结穿刺可见干酪样坏死物,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淋巴结受累表明感染已通过淋巴系统播散,需延长抗结核疗程。
伤口结核感染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帮助组织修复。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接触者需进行结核筛查,居住环境保持通风良好,衣物用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