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主要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两种类型。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
1、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常见过敏原包括春季的树木花粉、夏季的禾本科植物花粉以及秋季的杂草花粉。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即可出现鼻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临床症状集中发作于特定季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如眼痒、流泪。
2、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症状持续全年存在或反复发作,主要过敏原为室内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及蟑螂分泌物等。这类过敏原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导致患者鼻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临床表现除典型鼻部症状外,可能合并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腺样体面容等特征性改变。
3、职业性过敏性鼻炎职业性过敏性鼻炎属于特殊类型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工作环境中特有的过敏原诱发。常见致敏物质包括面粉、乳胶、木屑、化学溶剂等职业暴露因素。症状在工作期间加重,脱离工作环境后缓解,具有明显的职业相关性,需通过职业史调查结合特异性IgE检测确诊。
4、局部过敏性鼻炎局部过敏性鼻炎表现为典型过敏性鼻炎症状,但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呈阴性,鼻分泌物中可检测到特异性IgE。这类患者可能存在局限于鼻黏膜的局部变态反应机制,对常规皮肤点刺试验不敏感,需通过鼻激发试验辅助诊断。
5、药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属于过敏性鼻炎的特殊亚型,由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导致的反跳性鼻黏膜充血肿胀。虽然发病机制不同于典型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但临床表现与过敏性鼻炎相似。特征性表现为药物使用后鼻塞暂时缓解,停药后症状加重形成依赖循环。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以减少尘螨接触。外出时可佩戴防护口罩避免花粉吸入,鼻腔冲洗能有效清除黏附的过敏原。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黏膜炎症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