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焦虑症可挂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压力、脑化学物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1、精神心理科焦虑症的核心诊疗科室为精神心理科,医生会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明确病情。典型表现为过度担忧、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常伴随睡眠障碍。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以及丁螺环酮等抗焦虑药。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是重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2、神经内科当焦虑症状伴随头痛、眩晕或肢体麻木时,需排查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多巴胺能系统异常或杏仁核过度激活可能导致病理性焦虑,可通过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鉴别。此类情况可能使用普萘洛尔缓解躯体症状,或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调节神经递质。
3、内分泌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出现类似焦虑的易激惹、手抖症状,需检测游离T3、T4水平。肾上腺髓质瘤导致儿茶酚胺过量分泌时也会引发阵发性惊恐发作,尿香草扁桃酸检测有助诊断。此类继发性焦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4、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或二尖瓣脱垂可能以胸闷、濒死感为主要表现,易与惊恐障碍混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既可改善心脏症状,也能减轻焦虑相关的躯体化反应。
5、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约有半数合并焦虑障碍,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病变后,需考虑脑肠轴功能紊乱。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可能获得更好效果。
确诊焦虑症需完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排除躯体疾病。日常保持规律作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或瑜伽等舒缓运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症状,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若出现持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