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慢性疼痛等并发症。骨折的常见后果主要有畸形愈合、感染风险、肌肉萎缩、神经血管损伤、创伤性关节炎。
1、畸形愈合骨折断端未复位固定时可能错位生长,形成异常骨痂。典型表现为患肢缩短或成角畸形,影响负重和活动能力。严重畸形可能需后期截骨矫形手术,常见于胫骨、桡骨等部位骨折。
2、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未清创易发生骨髓炎,表现为持续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病原体,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需长期抗生素治疗甚至病灶清除手术。
3、肌肉萎缩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尤其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部位明显。肌力下降可能持续数月,需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恢复,严重者可能出现永久性肌容积减少。
4、神经血管损伤移位骨折可能压迫或割断邻近神经血管,如肱骨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腕下垂。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需紧急血管探查修复手术。
5、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未解剖复位时,关节面不平整会加速软骨磨损。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等承重部位,早期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后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畸形。
骨折后应严格制动并尽早就医,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逐步增加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线变化。若出现异常疼痛、麻木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