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剧增及冠状动脉栓塞等原因引起。
1、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是急性心梗最常见的诱因。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脂质核心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白色血栓,随后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最终完全阻塞血管腔。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该过程。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会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多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可卡因滥用者。痉挛可使原本狭窄的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即使没有明显斑块也可能引发心梗。
4、耗氧失衡: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使心肌耗氧量突然增加,而狭窄血管无法相应增加供血,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种情况常见于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
5、冠状动脉栓塞:心脏瓣膜病变、心房颤动等疾病产生的血栓脱落,栓塞于冠状动脉。这种机制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较为多见。
预防急性心梗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出现持续胸痛立即舌下含服并呼叫急救。日常饮食宜低盐低脂,多摄入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但需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心电图和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