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通常是指通过穿刺鼓膜来治疗中耳积液或缓解中耳压力,可能由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时可选择鼓膜穿刺抽液,配合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等黏液促排剂,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鼻用激素。若反复发作可考虑鼓膜置管。
2、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常发生于飞行或潜水时,因气压骤变导致鼓室内外压力失衡,可能出现剧烈耳痛、耳鸣。急性期可通过鼓膜穿刺释放压力,同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必要时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伴随耳痛、发热及脓性分泌物。当鼓室积脓严重时需行鼓膜穿刺引流,并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耳道可滴注氧氟沙星滴耳液。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发作可能导致鼓膜穿孔,需通过鼓膜穿刺获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局部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顽固病例可能需行鼓室成形术。
5、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且影响听力时,需考虑鼓膜穿刺引流。儿童患者可先尝试口服孟鲁司特钠片减轻咽鼓管水肿,成人可配合鼻内镜评估咽鼓管功能。反复积液者建议同期行鼓膜置管术。
鼓膜穿刺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防止污水进入中耳。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术后1周复查听力,观察穿刺孔愈合情况。若出现耳痛加剧或流脓应及时就诊,警惕继发感染。日常注意预防感冒,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减少中耳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