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时需注意新鲜度、食用部位、过敏风险、搭配禁忌及特殊人群限制。螃蟹营养丰富但性寒,正确处理和适量食用可避免胃肠不适或中毒风险。
1、新鲜度判断活蟹应选择外壳青灰有光泽、蟹脚活动有力的个体,死蟹易滋生组胺导致中毒。蒸煮前用清水刷洗外壳,蒸制时间需水沸后继续加热15-20分钟至蟹壳变红。若发现蟹黄发黑或肉质松散有异味应立即丢弃。
2、食用部位选择可食用部分包括蟹黄、蟹膏及腿肉,需去除蟹心(六角形白色片状物)、蟹胃(壳内三角形囊袋)和蟹腮(壳内两侧羽状结构)。蟹肠贯穿蟹身,食用时应挤出黑色肠线。蟹壳边缘尖刺易划伤口腔,建议用工具取肉。
3、过敏风险防范螃蟹属高致敏食物,首次食用者建议少量尝试。出现皮肤瘙痒、嘴唇肿胀等轻度过敏症状时可服用氯雷他定片,严重过敏需立即就医。既往有海鲜过敏史、哮喘或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
4、搭配禁忌避免与柿子同食,鞣酸与蛋白质结合易形成胃结石。不宜搭配冰饮或寒性食物如苦瓜,可能加重胃肠寒凉反应。建议佐以姜醋汁中和寒性,温黄酒有助于驱寒,但忌与啤酒同饮增加尿酸风险。
5、特殊人群限制痛风患者应控制食用量,蟹黄嘌呤含量较高。孕妇可少量食用蟹肉补充蛋白,但蟹爪可能引发宫缩。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剔除碎壳,避免呛咳。术后恢复期及慢性腹泻者暂不建议食用。
食用后出现恶心、腹泻可饮用姜枣茶暖胃,持续腹痛需就医排除细菌感染。日常储存活蟹建议用湿毛巾覆盖置于阴凉处,冷藏保存不超过2天。烹饪时佩戴手套防止蟹钳夹伤,处理生熟食材的刀具需分开使用。建议每月食用不超过3次,每次成年人不超2只,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帮助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