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有呼吸道疾病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佩戴口罩、适量饮水、遵医嘱用药、接种疫苗等方式治疗。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空气干燥、免疫力下降、过敏原刺激等原因引起。
1、保持空气流通室内通风有助于降低病毒浓度,减少感染风险。每日开窗2-3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不流通环境。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流感高发期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辅助过滤悬浮颗粒物。
2、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隔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区域应规范佩戴。口罩潮湿或使用超过4小时需及时更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口罩时需兼顾透气性。
3、适量饮水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稀释痰液。可适量饮用罗汉果茶、蜂蜜水等润喉饮品。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饮水量,心功能不全者应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4、遵医嘱用药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咳嗽症状明显者可配合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
5、接种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出现发热等反应及时就医。免疫缺陷者接种前应咨询医生。
冬季需注意颈部及足部保暖,外出时穿戴围巾和厚袜。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吸烟习惯者应戒烟,减少呼吸道刺激。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