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肝脏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主要有补充造血原料、促进代谢功能、维护视力健康、支持免疫功能、提供必需微量元素等作用。
1、补充造血原料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其吸收率显著高于植物性铁源。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缺铁可能导致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的铁含量明显高于瘦肉,适合缺铁性贫血人群作为膳食补充。但高尿酸血症患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嘌呤过量诱发痛风。
2、促进代谢功能肝脏是维生素B族的天然来源,尤其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含量突出。维生素B2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缺乏可能引发口角炎;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功能和红细胞成熟至关重要。每100克牛肝可满足成人每日维生素B12需求的数十倍,素食者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有助于预防维生素B12缺乏症。
3、维护视力健康动物肝脏含有高浓度维生素A,以视黄醇形式存在可直接被人体利用。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成分,长期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鹅肝的维生素A含量尤为丰富,但孕妇需注意控制摄入量,过量维生素A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建议每周食用动物肝脏不超过100克。
4、支持免疫功能肝脏中的锌元素含量较高,锌作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过程。锌缺乏可能削弱机体抗感染能力,表现为伤口愈合延迟、反复感染等症状。羊肝的锌生物利用率较好,但慢性肝病患者食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5、提供必需微量元素动物肝脏富含铜、硒等微量元素,铜参与铁代谢和结缔组织形成,硒具有抗氧化作用。鸭肝的硒含量在禽类肝脏中较为突出,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但需注意选择检疫合格的动物肝脏,充分加热烹制以灭活潜在病原体,避免同时大量摄入维生素C以防铜吸收过量。
建议选择新鲜、色泽均匀的动物肝脏,采用焯水后快炒或煮汤的烹饪方式减少营养素流失。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周摄入量不宜超过50克,儿童分次少量补充更利于吸收。食用后出现皮肤瘙痒、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食物过敏可能。日常饮食中可将动物肝脏与深色蔬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但不宜与浓茶同食以免影响铁质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