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身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包括急性并发症、慢性器官损伤和代谢紊乱,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1. 急性并发症血糖短期内急剧升高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前者因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脂肪分解产生酮体,表现为呼吸深快、意识模糊;后者常见于老年人,血糖超过33.3mmol/L时会出现严重脱水甚至休克。这两种急症均需立即静脉补液并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抢救。
2. 心脑血管损害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冠状动脉病变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动脉病变可能导致脑梗死。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以降低风险。
3. 视网膜病变长期血糖超标会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闭塞,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后期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甚至失明。定期眼底检查和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4.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长期高滤过状态会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控制血压的缬沙坦胶囊和保护肾功能的黄葵胶囊是常用治疗药物,需配合低蛋白饮食。
5. 周围神经病变血糖代谢异常可损伤周围神经髓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足部溃疡。甲钴胺片和硫辛酸胶囊能改善神经传导,但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和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多饮多尿、视力骤降或胸闷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稳定情绪也有助于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