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是否意识到自身患病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或缓解期可能保留自知力,而严重阶段常伴随病感缺失。
1、早期自知力疾病初期部分患者可能察觉思维或情绪异常,表现为主动就医或表达困惑,此时可通过心理治疗和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药物干预。
2、症状进展期随着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加重,患者常否认患病,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失调有关,需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药物控制症状。
3、认知缺损期慢性患者出现社会功能衰退等阴性症状时,前额叶皮层损伤导致病感认识障碍,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氯氮平等药物。
4、发作间歇期双相障碍等疾病缓解期可能恢复病识感,此时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心境稳定剂可帮助维持自知力。
家属应定期陪同复诊,保持规律用药和稳定生活环境,避免刺激性事件诱发症状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