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可能由长期受压、摩擦剪切力、营养不良、潮湿刺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
1、长期受压:皮肤持续受压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常见于卧床或坐轮椅患者。需定期翻身减压并使用减压垫,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藻酸盐敷料等促进愈合。
2、摩擦剪切力:体位移动时皮肤与床面摩擦损伤角质层,多发于骶尾部。应保持床单平整,搬运时使用转移板,可配合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
3、营养不良: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会降低皮肤抵抗力。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严重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同时使用胶原蛋白敷料、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
4、潮湿刺激:汗液或尿液浸泡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应及时清洁并保持干燥,失禁患者选用吸收性护理垫,创面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每日检查骨突处皮肤状况,摄入足量高蛋白食物,使用气垫床或凝胶垫分散压力,出现皮肤破损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