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外邪侵袭及情志因素有关,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肾虚、寒凝血瘀等。
1、气血失调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经量少或延迟。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调理,日常可适当食用红枣、枸杞等补益气血的食物。
2、脏腑功能异常肝郁气滞、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会影响月经,可能出现经前乳房胀痛或经血色暗。疏肝解郁可用逍遥散,健脾益气可选参苓白术散,同时需保持情绪稳定。
3、外邪侵袭寒湿或湿热之邪侵入胞宫可能导致痛经或经期延长。寒凝血瘀可用温经汤,湿热下注可选清热调经汤,注意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4、情志因素长期情绪波动可能通过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导致月经不调。治疗需疏肝理气,可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心理调节和规律作息。
建议月经不调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