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头痛、乏力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由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持续低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胸痛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测、胸部X线等方式诊断。
1、刺激性干咳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常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初期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痰。咳嗽可能持续数周,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咽喉异物感或灼热感。治疗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
2、持续低热患者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波动,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但较少出现寒战。儿童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精神萎靡,成人常伴畏寒不适。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片。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
3、肌肉酸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背部及四肢近端明显,活动时加重。这与支原体产生的毒素引发免疫反应有关。症状较轻时可热敷疼痛部位,严重者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洛索洛芬钠片。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缓解症状。
4、食欲减退病原体释放的神经氨酸酶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少食多餐。可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或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若出现持续呕吐需警惕脱水风险。
5、胸痛当炎症累及胸膜时可能出现胸骨后隐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或斑片状阴影。除抗感染治疗外,可短期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出现剧烈胸痛或咯血需立即排除肺栓塞等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宜选择百合粥、雪梨羹等润肺食物,避免油炸及生冷饮食。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人群聚集。咳嗽症状消失后仍建议继续观察1-2周,若出现气促或反复发热应及时复查胸部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