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保健品需要注意避免过量、关注成分禁忌、选择正规产品、观察身体反应、咨询专业医生。
1、避免过量保健品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营养失衡或中毒。例如长期超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可能引发肝损伤,铁剂过量会诱发胃肠不适。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或医嘱,避免叠加服用同类成分的多种保健品。
2、成分禁忌部分保健品成分与药物或疾病存在冲突。如辅酶Q10可能增强抗凝血药效果,增加出血风险;糖尿病患者服用含糖量高的蜂胶可能影响血糖控制。慢性病患者需仔细核对成分表,必要时咨询药师。
3、正规产品选择具有蓝帽子标志的国食健字号产品,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海外代购品。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验证资质,拒绝三无产品及夸大宣传的保健品。
4、身体反应服用后出现皮疹、腹泻、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用。部分成分如胶原蛋白可能引发过敏,益生菌初期可能引起短暂腹胀。建议记录服用日志,帮助医生判断不良反应与保健品的关联性。
5、医生指导孕妇、儿童、术后患者等特殊人群服用前必须就医评估。如术前两周需停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深海鱼油,生长发育期儿童过量补钙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医生可根据个体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补充方案。
日常服用保健品期间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用保健品完全替代天然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营养吸收,定期体检可监测营养指标变化。出现持续不适或指标异常时,应及时停止服用并就医复查,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