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使用止泻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调理。腹泻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应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压力,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每次腹泻后应饮用200-300毫升液体,保持尿量正常和皮肤弹性。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这些物质可能加重脱水。
3、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散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常见药品包括口服补液盐Ⅰ、口服补液盐Ⅱ、口服补液盐Ⅲ等。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饮用。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4、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改善腹泻症状。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能抑制肠道蠕动,减少排便次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染性腹泻慎用止泻药。
5、就医治疗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伴有发热、血便、严重腹痛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或肠镜检查,确定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
腹泻调理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重建肠道菌群。保持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防止交叉感染。观察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记录体重和尿量,发现异常及时复诊。慢性腹泻患者需排查食物不耐受和肠道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长期饮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