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肝素是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并监测相关指标。
使用肝素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轻度出血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调整剂量后可缓解。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或腹膜后出血虽罕见,但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分为两型,I型为轻度可逆性减少,II型可能伴随血栓形成风险,需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长期使用普通肝素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与药物抑制成骨细胞活性有关,低分子肝素风险相对较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或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等局部反应。
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观察有无异常出血倾向。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骨密度,出现黑便、头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孕妇、严重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风险。肝素钠注射液与肝素钙注射液等剂型需规范储存,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增加风险。治疗期间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减少高脂饮食对药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