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抵抗力通常会暂时下降。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消耗免疫系统资源,导致短期内免疫功能减弱。
感冒病毒侵入呼吸道后,免疫系统会集中力量对抗病毒,此时对其他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可能降低。鼻腔和咽喉黏膜因炎症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天然屏障功能减弱。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被大量调动至感染部位,造成全身性免疫资源分配不足。部分病毒还能直接抑制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的产生,进一步削弱免疫应答。这种免疫低下状态通常持续到感冒症状消退后1-2周。
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感冒期间抵抗力下降更为明显。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基础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可能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如中耳炎、肺炎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冒后可能引发原有疾病加重。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感冒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感冒期间需保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高热、脓痰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逐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