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主要储存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待达到一定量后通过排便反射排出体外。
1、乙状结肠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部,呈S形弯曲,是粪便形成后的主要储存场所之一,具有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
2、直肠直肠长约12-15厘米,粪便进入直肠后刺激肠壁神经,触发排便反射,是排便前的最终储存部位。
3、降结肠降结肠承接横结肠输送的粪便残渣,通过蠕动推动粪便向乙状结肠移动,参与粪便的临时储存。
4、横结肠横结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使粪便逐渐成形,为后续储存和排泄做准备。
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道储存和排泄功能,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