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饮酒确实会导致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是肝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酒精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由肝脏代谢,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分解为乙酸。过量饮酒会导致乙醛在肝脏蓄积,这种物质具有强毒性,会破坏肝细胞膜结构,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细胞坏死。持续损伤会激活肝星状细胞,促使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形成不可逆的肝纤维化。随着纤维组织不断取代正常肝组织,肝脏逐渐失去代偿功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等肝硬化典型表现。除直接肝损伤外,长期饮酒还会干扰脂质代谢,造成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这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这类个体饮酒后乙醛代谢速度更慢,肝损伤风险显著增加。女性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普遍低于男性,相同饮酒量下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他肝病时,酒精的肝毒性作用会被放大,肝硬化进展速度加快。营养不良状态会降低肝脏对酒精毒性的抵抗能力,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预防酒精性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肝区不适等早期症状时应立即戒酒并就医检查。日常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适当补充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肝脏修复。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已确诊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纤维化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肝脏影像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