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饮食需注重营养均衡、食品安全和饮食习惯培养,主要包括控制糖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供给、避免过敏原、规律进餐及多样化食物选择。
1、控制糖盐摄入儿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10%,避免含糖饮料和加工零食。高盐饮食可能增加未来高血压风险,建议选择天然食材,减少酱油、腌制食品等隐性盐来源。家长需注意食品标签,选择低钠或无添加糖产品。
2、保证优质蛋白每日应摄入鸡蛋、鱼肉、瘦肉等动物蛋白,搭配大豆、藜麦等植物蛋白。学龄期儿童每公斤体重需1.2-1.5克蛋白质,生长发育期可适当增加。乳制品选择巴氏杀菌奶或无糖酸奶,避免含乳饮料。
3、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西蓝花、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肠道健康。2岁以上儿童每日需年龄加5克的膳食纤维量,如5岁儿童需10克。家长可制作杂粮饭、蔬菜沙拉等,避免过度烹饪破坏纤维。
4、规避过敏风险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坚果等,初次添加应单独试喂3天。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及时排查过敏原。学校供餐需提前报备饮食禁忌。
5、培养进食习惯固定用餐时间和地点,控制进餐在30分钟内完成。避免追喂、边玩边吃等行为,鼓励自主进食。每周食物种类应超过20种,通过改变烹饪方式增加接受度。家长应以身作则,建立健康饮食榜样。
儿童饮食需根据年龄阶段调整营养配比,婴幼儿期注重铁锌补充,学龄期增加钙质摄入。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增长曲线,出现偏食、厌食或生长迟缓应及时咨询营养师。注意餐具消毒和食材新鲜度,水果蔬菜需充分清洗,肉类彻底煮熟。建立三餐两点制,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导致暴饮暴食。限制油炸食品每周不超过2次,鼓励白开水作为主要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