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手术一般不会导致瘫痪,但存在极低概率的神经损伤风险。手术并发症与病情严重程度、术式选择及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颈椎病手术技术已相对成熟,多数情况下医生会通过影像学精确定位病灶,采用微创或开放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常见术式如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术中会使用显微镜或导航设备降低操作风险。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肢体麻木或肌力下降,通常1-3个月可逐渐恢复。规范康复训练能帮助重建颈椎稳定性,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注射液等使用,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存在严重椎管狭窄、多节段病变或合并骨质疏松,术中可能出现硬膜撕裂、脊髓震荡等并发症。高龄患者或术前已存在脊髓变性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较慢。术中出现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缺血,或术后血肿压迫脊髓等情况,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这类情况需立即进行椎管减压、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冲击治疗等抢救措施。
术后需严格佩戴颈托1-2个月,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睡眠时使用颈椎枕保持生理曲度,三个月内禁止游泳、羽毛球等颈部剧烈活动。定期复查颈椎MRI观察脊髓状态,若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需即刻就医。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适度进行耸肩、扩胸等舒缓运动维持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