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吸烟饮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肠肿瘤家族史者、长期高盐腌制饮食者以及慢性胃肠疾病患者。
1、长期吸烟饮酒者烟草中的焦油和酒精代谢产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吸烟者发生胃食管交界处肿瘤的概率显著增高,饮酒量与胃癌风险呈正相关。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黏膜。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明确危险因素,该菌可诱发慢性胃炎并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感染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建议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筛查,阳性者需规范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治疗。
3、有胃肠肿瘤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有胃肠肿瘤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易感基因有关。这类人群建议较普通人群提前开始筛查,40岁后每1-2年需进行胃肠镜复查。若发现癌前病变,可考虑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干预。
4、长期高盐腌制饮食者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转化为致癌物。这类人群易出现胃部慢性炎症,建议逐步减少盐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症状。
5、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息肉等疾病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并取活检,巴雷特食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控制反流。炎症性肠病患者需监测病变范围变化。
建议高危人群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40岁以上者应每3-5年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