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四个方面。
1、通气障碍肺泡通气量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需通过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改善通气。
2、换气障碍肺泡-毛细血管膜面积减少或增厚影响气体交换,多见于肺纤维化、肺水肿等疾病,表现为低氧血症,需氧疗配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
3、比例失调肺泡通气量与血流灌注不匹配,常见于肺栓塞、肺炎等疾病,导致无效腔增加或分流效应,需根据病因采用抗凝治疗或抗生素干预。
4、弥散障碍氧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扩散能力下降,见于间质性肺病、贫血等,表现为运动后氧分压显著降低,需长期氧疗联合原发病治疗。
保持规律肺功能锻炼,避免吸烟及空气污染暴露,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有助于预防呼吸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