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引起的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感冒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刺激、体质差异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擦拭部位选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蒸发,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母乳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和口腔湿润度,避免脱水引发高热惊厥。适当饮用梨汁、苹果汁等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儿童专用退热药。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注意间隔时间和剂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叠加使用。
4、观察症状:
监测发热频率和伴随症状,如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嗜睡拒食、皮疹或抽搐等警示表现,需考虑流感、肺炎等并发症可能。记录体温变化曲线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诊,幼儿反复发热超过39摄氏度或精神萎靡时应及时就医。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胸片等进一步检查。
感冒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小米粥、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维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卧室定期通风换气。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体温正常48小时后再逐渐恢复户外活动。注意观察有无中耳炎、支气管炎等感冒后遗症,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未来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