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定期筛查和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方式预防。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
1、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诱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并定期监测指尖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餐后血糖升高可能加重肾小球高滤过状态。
2、监测血压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损伤,血压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每日定时测量血压,避免摄入高盐食物,钠盐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水钠潴留。
3、调整饮食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需个体化调整。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超重或肥胖,体脂率过高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
4、定期筛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肾功能检查。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轻度增高,通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及时发现异常。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5、避免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等可能加重肾损伤。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糖尿病病史,影像学检查使用造影剂前需评估肾功能。自行服用中草药时需警惕马兜铃酸等肾毒性成分。
糖尿病肾病预防需综合管理,建议每日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合理时长。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能加重血管收缩。保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出现泡沫尿、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定期随访内分泌科和肾内科,根据病情调整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