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骨密度缺钙可能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异常、骨质疏松症、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骨密度缺钙会直接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
1、钙摄入不足:日常饮食中钙含量不足是骨密度缺钙的常见原因。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过少,会导致体内钙储备不足。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钙质。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长期缺乏阳光照射或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效率。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有助于改善维生素D水平。
3、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和睾酮等性激素对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激素替代疗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维持骨骼健康。
4、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患者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降钙素等,可延缓骨量流失。
5、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折等症状。控制原发病、补充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等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骨骼健康。
日常饮食中应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每天饮用牛奶、食用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骨密度下降问题,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