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活动性慢性肝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类型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可能引发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1、免疫异常机体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T细胞持续攻击肝组织,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硫唑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控制炎症。
2、胆汁淤积胆管系统受累时出现胆汁排泄障碍,表现为皮肤瘙痒和黄疸,可使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流动,严重时需联合奥贝胆酸治疗。
3、肝纤维化长期炎症刺激激活肝星状细胞,胶原沉积导致肝纤维化,可通过血清标志物或弹性成像评估,抗纤维化治疗需结合病因控制。
4、并发症风险疾病进展可能引发门静脉高压或肝细胞癌,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摄入,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疫苗接种需避开免疫抑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