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多数通过规范治疗可接近正常寿命,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基础心脏病控制、抗凝治疗依从性、心室率管理以及并发症预防。
1、基础疾病控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未控制者可能因心衰恶化影响生存期,建议定期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
2、抗凝治疗持续房颤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物,有效预防脑栓塞可使生存期延长,但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心室率管理使用美托洛尔、地尔硫卓等药物控制心室率在目标范围,心室率长期过快可能导致心肌病,影响心脏功能。
4、并发症预防积极治疗心衰、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诱因,避免脑卒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可显著改善预后。
房颤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规律作息,避免酗酒和过度劳累,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