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可能罹患抑郁症,早期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进展期出现社交退缩或学业下降,严重者可伴自伤行为。
1、遗传因素:家族抑郁病史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建议家长关注情绪变化,可通过心理评估量表筛查,必要时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SSRI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家庭环境:父母离异或家庭暴力易诱发情绪障碍。家长需建立稳定养育关系,联合学校心理老师进行行为干预,中重度病例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
3、校园压力:学业竞争或校园欺凌可能导致持续应激状态。家长应定期与教师沟通,必要时转介儿童心理科,文拉法辛可作为二线用药选择。
4、神经生物学:前额叶皮层发育异常与5-羟色胺功能失调有关,常伴随睡眠紊乱和食欲改变。需通过脑电图等检查排除器质病变,慎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保证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摄入,建立固定作息周期,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评估发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