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泡沫细胞。建议减少动物内脏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和燕麦等膳食纤维摄入。
2、高血压血流冲击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脂质沉积。需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
3、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炎症反应促进斑块发展。需通过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4、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激活炎症反应。斑块形成初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可出现胸闷、间歇性跛行等表现。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