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通常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儿童大腿前外侧肌肉。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接种需根据伤口分级和既往免疫史决定注射部位及剂量,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选择需考虑年龄和肌肉发育情况。成人及青少年首选上臂三角肌,该部位肌肉丰厚且远离神经血管,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儿童因三角肌发育不完善,需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确保疫苗充分吸收。对于严重免疫缺陷者或特殊体型人群,医生可能调整注射方案。疫苗需分次接种,常规采用5针法或4针法,首针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完成。
接种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揉搓。观察是否出现红肿、低热等常见反应,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完成全程接种后应检测中和抗体水平,确保产生有效免疫保护。日常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到指定医疗机构规范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