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用药需注意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定期复诊。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用药。
1、药物选择老年抑郁症患者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抗抑郁药,如舍曲林片、艾司西酞普兰片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或心脏负担的药物。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时需评估药物对原发病的影响。
2、剂量调整老年患者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初始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疗效和耐受性缓慢增量。例如盐酸帕罗西汀片通常从10mg/d起始,较年轻患者减少30%-50%。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
3、不良反应监测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抗抑郁药相关不良反应,需重点监测头晕、跌倒、认知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等。米氮平片可能增加嗜睡和体重增加风险,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4、药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需联合用药,需警惕抗抑郁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氟西汀胶囊可能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西酞普兰片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出血风险。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5、定期复诊用药初期每2-4周复诊评估疗效和耐受性,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复诊时需进行抑郁量表评估、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药物需逐渐减量以防撤药反应。
老年抑郁症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社交活动,家属应协助监督用药并观察情绪变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酒精摄入,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出现自杀倾向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