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饭量减少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排查药物影响、改善口腔功能、监测慢性病、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老人饭量减少可能与胃肠功能退化、缺牙或义齿不适、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药物副作用、孤独抑郁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将三餐改为少量多餐,每日5-6次进食,单次食量减少但总摄入量不变。主食选择软烂面条、粥类搭配馒头,蛋白质以蒸蛋、豆腐、鱼肉为主,蔬菜需切碎煮软。可添加全营养配方奶粉作为加餐,避免油炸、生冷、坚硬食物刺激胃肠。
2、排查药物影响检查老人近期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抗生素等是否引起恶心、味觉改变等副作用。如二甲双胍片可能引发胃肠不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建议家属记录用药与进食变化,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3、改善口腔功能缺牙或义齿不适会直接影响咀嚼效率,建议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对于佩戴活动义齿者,需调整卡环松紧度,使用义齿稳固剂增加贴合度。存在口腔溃疡或牙周炎时,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进食前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
4、监测慢性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恶化时常伴食欲减退。需每日监测血糖、血压、体重变化,观察有无下肢水肿、气喘等症状。如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或NT-proBNP明显升高,提示需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疾病进展导致营养不良。
5、心理疏导独居老人易因孤独产生抑郁性厌食,家属应增加陪伴时间,鼓励参与社区活动。存在明显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轻度抑郁可通过培养养花、书法等兴趣爱好改善,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
建议家属为老人准备色彩鲜艳的餐盘增进食欲,餐前适度散步帮助消化。每周测量体重并记录进食量,若连续3日摄入不足日常需求的50%或体重下降超过5%,需及时就医进行营养评估。可经医生指导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或短期补充口服营养补充剂维持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