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咬伤后伤口流血通常不建议立刻止血,应先彻底冲洗伤口再根据出血情况处理。犬咬伤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或其他病原体,需优先清洁而非单纯止血。
犬咬伤后伤口出血时,首要措施是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尽可能清除唾液和污染物。冲洗可降低狂犬病病毒载量,同时减少细菌感染概率。若出血呈缓慢渗出,冲洗完成后可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但若出血量大且呈喷射状,可能伤及动脉,需在冲洗同时用绷带加压包扎并立即就医。动物咬伤创面通常不建议直接使用止血粉或药物,避免封闭伤口导致厌氧菌繁殖。
特殊情况下如野外无清洁水源,可先用无毒饮用水初步冲洗,再用含碘消毒液处理。但深部穿刺伤或面部咬伤即使出血量少也需紧急医疗干预,因这类伤口易残留病原体且自行处理效果有限。儿童或糖尿病患者被咬伤后,无论出血程度均建议就医评估,该人群免疫应答较弱且感染风险显著增高。
处理完出血问题后,需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并评估是否需要免疫球蛋白注射。日常需保持伤口干燥,观察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避免抓挠结痂。被来历不明的犬只咬伤时,建议同步联系疾控中心进行动物溯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