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骶前囊肿的临床治疗和手术成功案例
- 作者:晁民|发布时间:2012-11-12|浏览量:1309次
骶前囊肿临床中较少见,因发病率低,位置深,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其诊断、治疗的误诊率较高。大部分患者被误诊为肛周脓肿,反复手术而术后伤口不愈合,导致肛门功能异常。自2009年以来我科收治了骶前囊肿患者5例,均为外院误诊术后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愈。现将其诊断方法、临床特点、治愈体会报告如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晁民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4~44岁,平均34.41岁。5例患者,病程1~2年者3例,其余2例分别为10年、15年。均在当地医院误诊,行肛瘘或脓肿根治手术,手术次数2~4次。以肛旁、溃口反复流脓之症状来院的3例,以肛旁、骶尾部肿痛之症状来院的2例。其中肛门功能不全性失禁的2例,肛门溢液1例,肛门功能正常2例。
2 .特殊检查 患者来院后均分别行X线瘘管造影,直肠腔内B超检查,有条件的可做肛管直肠MRI。① X线瘘管造影显示出肛管的瘘管走行、脓腔位于耻尾线上的位置;并在骶前可见高密度影、内口距肛门深度,并有造影剂流入直肠。②直肠腔内B超常探及直肠腔与肛周距肛门缘深达12~15 cm的低回声暗区或强回声光团,多位于骶前,边界一般规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形态规则。
3 手术要点 鞍区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自溃口放射状切开肛周皮肤及皮下,找出直肠壁下的囊腔,一般位于肛提肌上方,通常可见白色清稀脓液自切口流出,探查囊腔,清除囊腔内坏死组织,并完整剔除瘘管组织或囊腔壁,术中如出现清除囊壁困难时,可用电刀烧灼囊壁残端。如遇出血用电刀电凝止血。术毕常规换药,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假性愈合。
4 结果 本组中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回访,痊愈5例,均于3~5个月伤口完全愈合,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病例。无肛门狭窄、无肛门溢液,肛门有轻微下坠感1例。
骶前囊肿虽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少见,但作为肛肠科临床医生不应忽视,对此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要有所了解,遇到有关疑似患者应多方考虑,及时鉴别,为患者解除病痛。
典型病例:患者甄**,男,56岁,因肛门坠痛,周围有溃口流脓水2年,曾在其他医院诊治手术两次,现肛门切口仍肿痛、流脓水。入我院后行肛管直肠MRI示:骶前囊肿。手术治疗2个月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