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壳技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 作者:李元彬|发布时间:2012-03-10|浏览量:456次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难度大,术后反应重。软壳技术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黏弹剂在白内障手术中有机结合,以为最大限度的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将软壳技术应用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较好,报告如下。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李元彬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术后自内障患者68例77服,双眼9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59?84岁,平均72.5岁。所有患者均行过小梁切除术,两次手术间隔3个月至20年,平均7.5年。58眼眼压正常,12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正常,7眼局部应用药物眼压仍高。随机分为软壳组39眼和对照组38眼,除软壳组4眼及对照组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折叠式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外,其余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仪器和材料AMO公司sovereign超声乳化仪;Alcon公司Acrysof Nature IoL;软壳组黏弹剂为Alcon的Durvi8c:Provi8c(1%透明质酸钠)和Viscoat(4%透明质酸钠+4%硫酸软骨素),对照组采用上海其胜医用透明质酸钠。
1.3手术方法球后麻醉,颞上方做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点辅助穿刺口,先将约O.2 mL的Viscoat注入前房瞳孔区,再将Provisc注入其下,并使用Provisc分解瞳孔后粘连。6例使用虹膜拉钩,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和水分层,乳化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前房和晶状体囊袋内注入Pmvisc,在Provisc的中心注入Viscoat,植入人工晶状体,清除黏弹剂,水封切口。对照组使用透明质酸钠注入,5例使用虹膜拉钩。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丢失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f检验。
2结果
2.1 视力术后l周视力≥O.5者软壳组为34例(87.17%),对照组为27例(71.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视力≥O.5者软壳组为37例(94.87%),对照组为35例(92.1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角膜内皮计数术前平均角膜内皮数软壳组2 210个/mm2,对照组2 189个/mm2;术后1个月软壳组2 049个/mm2,对照组1 819个/mm2,两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7.29%和1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角膜水肿术后第1 d角膜水肿软壳组12例,对照组25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周两组均无角膜水肿。
2.4眼压术后1周眼压稳定。
2.5并发症两组术中均无后囊破裂、虹膜损伤、人T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黏弹剂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复杂病例,无论是在手术操作和预防术后角膜水肿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因长期应用缩瞳剂导致虹膜萎缩失去张力、虹膜后粘连等提高了手术的难度。由于长期高眼压史和既往内眼手术史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内皮功能受损,加重了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瞳孑L小,前房浅,手术的操作空问小,使得超声乳化探头在释放能量时距角膜内皮细胞更近。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可使眼后段存在正性压力,不仅连续线性环形撕囊操作的成功率降低,而且晶状体后囊膜受损、玻璃体溢出的危险性增加。
我们通过使用软壳技术对39例青光眼患者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表明弥散性黏弹剂Viscoat保护层隔绝了浅前房中眼内器械操作、超声能量、热效应、湍流冲击等因素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内聚性黏弹剂Provisc使得前房加深,手术操作空间加大,并有助于瞳孔后粘连的松解,使瞳孔进一步扩大,并同时克服来自玻璃体腔的正性压力,提高连续线性环形撕囊术的成功率;术后角膜水肿明显较对照组减轻,内皮细胞丢失率大大减低。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术后自内障患者68例77服,双眼9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59?84岁,平均72.5岁。所有患者均行过小梁切除术,两次手术间隔3个月至20年,平均7.5年。58眼眼压正常,12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正常,7眼局部应用药物眼压仍高。随机分为软壳组39眼和对照组38眼,除软壳组4眼及对照组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折叠式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外,其余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2仪器和材料AMO公司sovereign超声乳化仪;Alcon公司Acrysof Nature IoL;软壳组黏弹剂为Alcon的Durvi8c:Provi8c(1%透明质酸钠)和Viscoat(4%透明质酸钠+4%硫酸软骨素),对照组采用上海其胜医用透明质酸钠。
1.3手术方法球后麻醉,颞上方做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点辅助穿刺口,先将约O.2 mL的Viscoat注入前房瞳孔区,再将Provisc注入其下,并使用Provisc分解瞳孔后粘连。6例使用虹膜拉钩,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和水分层,乳化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前房和晶状体囊袋内注入Pmvisc,在Provisc的中心注入Viscoat,植入人工晶状体,清除黏弹剂,水封切口。对照组使用透明质酸钠注入,5例使用虹膜拉钩。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丢失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f检验。
2结果
2.1 视力术后l周视力≥O.5者软壳组为34例(87.17%),对照组为27例(71.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视力≥O.5者软壳组为37例(94.87%),对照组为35例(92.1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角膜内皮计数术前平均角膜内皮数软壳组2 210个/mm2,对照组2 189个/mm2;术后1个月软壳组2 049个/mm2,对照组1 819个/mm2,两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7.29%和1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角膜水肿术后第1 d角膜水肿软壳组12例,对照组25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周两组均无角膜水肿。
2.4眼压术后1周眼压稳定。
2.5并发症两组术中均无后囊破裂、虹膜损伤、人T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黏弹剂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复杂病例,无论是在手术操作和预防术后角膜水肿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因长期应用缩瞳剂导致虹膜萎缩失去张力、虹膜后粘连等提高了手术的难度。由于长期高眼压史和既往内眼手术史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内皮功能受损,加重了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瞳孑L小,前房浅,手术的操作空问小,使得超声乳化探头在释放能量时距角膜内皮细胞更近。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可使眼后段存在正性压力,不仅连续线性环形撕囊操作的成功率降低,而且晶状体后囊膜受损、玻璃体溢出的危险性增加。
我们通过使用软壳技术对39例青光眼患者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表明弥散性黏弹剂Viscoat保护层隔绝了浅前房中眼内器械操作、超声能量、热效应、湍流冲击等因素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内聚性黏弹剂Provisc使得前房加深,手术操作空间加大,并有助于瞳孔后粘连的松解,使瞳孔进一步扩大,并同时克服来自玻璃体腔的正性压力,提高连续线性环形撕囊术的成功率;术后角膜水肿明显较对照组减轻,内皮细胞丢失率大大减低。
TA的其他文章: